8旬翁下背痛就医 竟是「第2名血癌」4大症状快就医

时间:2025-07-15 10:41:12点击:8健康

记者简浩正/台北报导

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期并不明显,常见骨痛、贫血等四大症状。(示意图/资料照)

▲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期并不明显,常见骨痛、贫血等四大症状。(示意图/资料照)

79岁的李先生虽年长依然老当益壮,还能搬运瓦斯空瓶工作。近日因严重的下背疼痛至神经外科门诊就诊,检查发现多节脊椎压迫性骨折,不料手术前抽血检查意外发现肾功能差、贫血、高血钙等问题,照会血液肿瘤科医师后,经骨髓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。

多发性骨髓瘤是排名第二的血液癌症

根据癌症希望基金会卫教资料,多发性骨髓瘤(简称MM)是好发机率排名第二的血液癌症,过去确诊后平均只能活短短两年,令人闻之变色。然而随着医疗进步,标靶药物的问世,治疗成效大幅进步,如今与癌共存超过十年的患者已不在少数。

国泰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杨庭玮表示,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渐进性的血液癌症,主要由骨髓中的浆细胞癌化造成。正常状况下,B淋巴球面对病原体时转化为浆细胞、产生抗体以清除病原体,待病原体被清除后浆细胞应自然凋亡。然而,当浆细胞未凋亡且大量增生时,便会引发多发性骨髓瘤。该病之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年上升,特别是在60岁以上的成人中较为常见。

患者初期并不明显 常见四大症状

他说,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在初期并不明显,随着病情进展,常见的症状包括以下四类:

骨痛与骨折:异常的浆细胞在骨髓中积聚,可能导致骨头变脆,最常见的部位是脊椎、肋骨和上臂。这些骨头会变得较为脆弱,易引起疼痛和骨折。

贫血:浆细胞增生会剥夺骨髓中其他正常细胞的生存空间,如红血球母细胞,导致贫血,进而使病人感到疲倦、无力、气喘等。

肾功能障碍: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会产生大量、异常的抗体,这些抗体又被称为副蛋白或M蛋白,会积聚于肾脏中使肾功能下降。临床上,病人可能会出现水肿、呼吸喘、体重增加,以及与尿毒素累积有关的症状,如噁心呕吐、皮肤搔痒。

高钙血症:由于骨骼被癌细胞破坏,使钙质释放进入血液中,导致血钙过高,进而引发脱水、混乱、噁心或呕吐等症状。

如何诊断跟治疗?杨庭玮指出,如果怀疑有多发性骨髓瘤,医师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确定诊断。包括:血液检查、尿液检查、骨髓穿刺与切片检查、X光或MRI检查等,有助于确诊并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。治疗上可透过不同的治疗手段,有效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并减轻症状。第一线治疗常使用的药物包括类固醇、免疫调节剂、蛋白体抑制剂、单株抗体等方式,通常会多管齐下进行,也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、CAR-T细胞治疗等其他选项,血液肿瘤科医师会依照病人体能、疾病严重程度,以及经济状况,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。

杨庭玮说,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複杂的疾病,虽然目前无法完全治癒,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,治疗效果大幅改善,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,患者和家属应保持积极的心态,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,共同应对这一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