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医疗网/记者林韦彤报导】不少人常于换季时会出现「喘、闷、咳」等症状,第一时间都将其视为一般感冒处理。然许多人症状却持续维持数月,就医检查才发现其实是气喘,让自己在危机四伏的过敏原环境中却不自知。气喘若未妥善治疗,可能让原本轻度气喘转为严重气喘,造成治疗困难,届时可能就须住院接受治疗,使用类固醇及更高阶的药物才得以控制病况,深陷气喘恶性循环,并引发致急性发作威胁。
环境3大问题诱发气喘 不处理恐致不可逆后果
根据统计,全台200万名气喘患者中约有4%属于严重型,其中多为过敏性。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胸腔科杭良文医师指出,饮食过敏一般民众较能自主留意、掌握,最难避开其实是环境。临床上,气喘发作多是吸入型过敏所引起,主要受温度、湿度与空气污染这3件事影响最大,也是时常被忽略的过敏原。尤其冬季到来,冷空气会刺激人体的副交感神经系统 ,进而引发呼吸道的发炎反应,包含气喘、肺炎和流感等疾病在这个季节最为常见;此外,东北季风也恐加重空气中的PM2.5的浓度 ,对省内气喘患者而言更是一大威胁 。
如果这些过敏原长期留在体内,没经过处理, 就像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在体内。杭良文医师以伤口结痂做为比喻,当呼吸道出现伤口没有癒合,经年累月累积伤害,气道结痂就会愈来愈厚,使得气道硬化,便更容易引起急性恶化的风险,进而造成不可逆的肺功能伤害,影响身体健康程度甚鉅。
IgE过敏原检测 协助气喘病人揪出过敏原
若迟迟找不到诱发气喘的元凶,杭良文医师建议,可考虑做IgE过敏检测。杭良文医师说明,一般医师会依据临床症状表现给予检测建议,尤其对于年轻、控制不佳者等族群,建议可与医师讨论进行过敏原检测找出病根,作为未来治疗指引参考。
治疗严重型气喘 需对症下药
气喘若听从医嘱稳定用药,发作频率与严重度都可以稳定降低。杭良文医师强调,轻度的气喘病人使用吸入型类固醇加支气管扩张剂的组合治疗,就能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;而严重型气喘病人需要使用到类固醇加上两种扩张剂治疗,或合併其他药物治疗;倘若在使用这些药物后仍控制不理想,则可由医师评估,确认是否需使用进阶治疗选择,如抗IgE、抗IL-5或抗 IL-5受体以及抗IL-4α受体等生物製剂控制病况,减缓急性恶化风险与发作频率。
杭良文医师分享,曾有一名病人已经高龄78岁,原本就有严重气喘,加上肺功能不佳。病人经IgE检测后找出诱发气喘的过敏原,并在医师评估建议下积极治疗,迄今18年,未再发生急性恶化,甚至不再发作,目前病况也稳定控制中。
气喘错误迷思多 出现疑似症状快就医
杭良文医师指出,目前民众对于气喘仍存在许多错误的观念,例如「以为气喘有一天会好」、「觉得不是气喘是感冒」、「只会发生在秋冬」等,因此许多人会透过运动、饮食、调整生活习惯等,增进免疫功能,改善呼吸道症状。杭良文医师强调,这些作为都只是治标不治本,还是需要藉由药物控制,才能避免气喘造成全身性的健康伤害。值得注意的是,抽菸、肥胖、生活作息不正常,都可能促使气喘提早发生,且气喘的发生与遗传也有关係,若父母当中任一方具有过敏体质,小孩就容易得到遗传,而成为过敏儿,使得罹患气喘的机率比一般人还高。
最后,杭良文医师提醒,如果常在清晨、夜间咳嗽,或久咳不癒超过3个月、走路会喘等,都有可能是气喘所致,务必要尽速就医诊断,以利及早发现疾病,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