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2日将迎来「大暑」,这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候,很多人一下在大太阳下曝晒,一下又躲进冷气房,导致整个人「仙仙」的,感觉发烧量体温却又是正常,这很可能是中医所说的「阴暑」上门。中医师提醒民众,不论在户外或冷气房里,都要记得补充水分,一般上班族每天至少2000c.c。需跑外务的人或体力工作者,更要达到2500~3000c.c。
睿鸣堂中医诊所院长吴宛容表示,大暑时节高温闷热、空气不流通,容易让人体产生「实火」。免疫力不好的人就会有口腔溃疡、喉咙肿痛、便祕等情况。若平常又熬夜、压力大,还会引起「虚火」,像是心烦气躁、口舌乾燥、手脚心热甚至盗汗等问题。
吴宛容指出,正常来说,人体应该透过排汗来调节体温,但若突然进到冷气房,毛孔瞬间关闭,本来要排掉的热就困在体内,人就会觉得疲倦、微热、甚至头痛、噁心,还可能有食慾差或腹泻等「热感冒」症状。
大暑防中暑有4招,包括躲太阳、补水分、勤防晒、要通风。吴宛容提醒,不论在户外或冷气房里,都要记得补充水分,一般上班族等低活动量的人,每天至少2000c.c。需跑外务的人或体力工作者,更要达到2500~3000c.c,可观察尿液颜色和量来判断是否缺水。
在养生饮食上,建议可饮用柠檬水、甘蔗汁、椰子水,补充水分及电解质。而绿豆汤、冬瓜汤、薏仁汤、菊花茶、青草茶则能帮助清热消暑。苦瓜、西瓜、小黄瓜等瓜类有清热解渴功效,但不宜过量,以免伤脾胃或导致腹泻。另外也可準备深绿色蔬菜汤,协助退火。
吴宛容提醒,平时长时间待在冷气房、不流汗的人,吃太多寒凉水果或冰品,容易造成肠胃不适或寒溼困体,甚至导致水肿。大暑是一年最热的节气,不仅要防晒、防中暑,更要顾好肠胃与体内的阴阳平衡,让身体自然排汗散热,才是夏季最好消暑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