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出现今年首例境外移入莱姆病确定个案!疾管署表示,病例是一名60多岁法国籍男性,先前在法国被蜱虫叮咬后,腿部出现红疹,来台后症状未改善,就医被医师通报,确认感染莱姆病,男子目前服用抗生素治疗中。
疾管署副署长曾淑慧表示,该名法国籍男子是外籍配偶,今年5月至10月至法国,9月中旬在法国被蜱虫叮咬,腿部出现红疹,来台后因大腿红疹情形未改善,12月上旬就医,被医师通报採检,确认感染莱姆病。这也是国内自2022年以来时隔3年再出国境外移入个案。
莱姆病感染初期会出现7大症状
根据疾管署统计,自2015年至2024年迄今,国内累计12例确定病例,每年介于0至3例,均为境外移入病例,感染国家以美国7例(占58.3%)为多,其余为瑞典、英国、法国等欧洲国家。国内自有监测以来,均未曾发生有本土个案。
莱姆病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,藉由被感染的蜱(俗称壁蝨)叮咬而传播,不会人传人;多发生于哺乳类动物,包括人类、鼠类、狗、猫、牛、马及鹿等,其潜伏期为3至30天(平均约7天),7至8成感染者会出现游走性红斑。感染初期会出现以下
- 头痛
- 发烧
- 寒颤
- 噁心
- 呕吐
- 肌肉疼痛
- 淋巴腺肿胀
患者出现上述症状,若无妥适治疗,后期可能会出现心脏或神经系统异常。
全球莱姆病疫情史上最严重
疾管署强调,国际莱姆病近年疫情上升,且分布区域有扩散趋势,韩国、日本、美国及欧洲等地区的病例数,均创下近十年来新高,呼吁民众前往这些国家旅游至野外踏青时应加强防护措施,着浅色长袖衣裤、手套及长靴等保护性衣物,将裤管扎入袜内;若发现遭硬蜱叮咬,应用镊子夹住蜱的口器,小心将蜱摘除,避免口器断裂残留于体内,并立刻用肥皂沖洗叮咬处,降低感染风险。如出现疑似症状,请儘速就医。
文/邱玉珍、图/杨绍楚
延伸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