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便习惯隐藏身体发出的警讯!胃肠肝胆科医师钱政弘分享一篇美国研究报告,最危险的族群是「没有每天排便」又排「软便」的人,死亡率、心血管疾病和罹癌的风险都增加。
钱政弘在脸书粉专发文表示,谈到排便习惯,常被民众问到2个问题:「每次吃完东西就想去大号,这会不会有问题?」或是「两三天上一次大号,这算正常吗?」
钱政弘搬出一篇2022年美国人的研究报告,指出该研究简单将大便型态分成三类,软便(鬆软糊状)、正常(长条成型)和硬便(小颗硬块)。而最标準的情况是每天上一次厕所且排出正常的大便。
钱政弘表示,该研究纳入14574 位成年人,平均追蹤7.6年,统计发现以下数据:
●每週排便4次软便 , 死亡率多1.78倍,心血管疾病多2.3倍,癌症多2.4倍
●每天上一次软便,死亡率多1.3倍
●每天上多次软便,无增加风险
●每週排4次硬便,死亡率多1.5倍,,无增加癌症或心血管疾病
●每天上一次硬便,心血管疾病多2倍
●每天上多次硬便,无增加风险
钱政弘也整理出从该研究可得知的4个结论,如下:
1.每天排便多次,不管是排软的或硬的大便,都没有增加疾病风险,不用担心。
2.最危险的族群是「没有每天排便」又排「软便」的人,死亡率、心血管疾病和罹癌的风险都增加,其次是排「硬便」的人。
3.每天都排「硬便」的人,要小心脏病的风险,排不出来时,宁愿多上几次,避免过于用力。
4.没有每天排便的人,如果大便没有太软或太硬,并没有增加疾病风险。
钱政弘也提醒说,影响排便次数和大便形状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饮食习惯、肠胃道机能以及日常情绪和活动都息息相关。出现大便偏软或偏硬的情况,很大的原因是肠道菌相失衡所引起,而这也连带着会引起各个器官慢性发炎和免疫失调,包括肠躁症、心脏病、糖尿病、肥胖、脂肪性肝炎、巴金森氏症、阿兹海默症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