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: 郭美懿整理
图片 : shutterstock(示意图非当事人)
台北市南京西路一间知名医美诊所,日前惊传一名49岁女子进行电波拉皮相关疗程时,在施打静脉麻醉后出现血氧浓度异常,紧急送医抢救仍宣告不治!这种常见于医美、牙科的麻醉方式,被坊间称为「舒眠麻醉」,号称「睡一觉起来手术就做好」,而其所使用的药品为丙泊酚(Propofol),由于外观呈现乳白色,因此又称为「牛奶针」。
对此,麻醉专科医师表示,「舒眠麻醉」并非医学上的专有名词,其实舒眠麻醉就是「镇静麻醉」,大都是从静脉注射***物的麻醉方式。这种麻醉方式虽然可以降低术后噁心、呕吐与插管后喉咙痛的机会,但以维持呼吸道的角度来看,舒眠麻醉会是比插管的全身麻醉还要来的更加危险。
而丙泊酚具有镇静效果,坊间常用于舒眠麻醉、舒眠健检、舒眠拔牙等,且有心跳减缓、降低血压及暂时性呼吸中止的副作用,若没有拿捏好剂量,致死风险非常高。除了在2009年夺走流行天王麦可杰克森(Michael Jackson)生命,自2010年至2014年间,全台共有近300人因自行施打过量丙泊酚丧命。
据媒体报导,这位49岁邱姓女子上週六(12/7)晚间至台北市中山区某间医美诊所,做电波拉皮医美相关疗程,却在施打静脉麻醉后出现血氧浓度不稳的情况,紧急送医抢救仍宣告不治。
负责手术的吴姓医师解释,邱女的麻醉剂量「不需要麻醉医师到场」,而且邱女5年来几乎每年都做一次音波、肉毒桿菌等疗程,都没有发生异样。但吴姓女医身兼麻醉医师的行为是否违法?卫福部则将就该医师有无违反《医师法》等法进行调查。
对此,麻醉专科医师李佳霖也在脸书发文解释,在麻醉学里没有「舒眠麻醉」这个词,它其实指的是没有插管的镇静麻醉,也就是藉由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***物的全身麻醉。
採用「舒眠(静脉)麻醉」的手术患者,全程保有自主呼吸的状态,也因此不需进行气管内插管的动作,虽然可能可以降低术后噁心、呕吐与插管后喉咙痛的机会,但以维持呼吸道的角度来看,「舒眠麻醉会是比插管的全身麻醉还要来的更加危险的!」
李佳霖说,在麻醉情况下,若舌头往后倒、或是下巴后缩的病人,更容易在没有插管的情况下,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缺氧!一旦发生缺氧的状况,几分钟内就有可能会波及到生命安全。此时麻药剂量的调控要更谨慎,同时也要兼顾到病人呼吸道的通畅度。
「每一次的麻醉过程都是不一样的!之前麻醉没问题不代表下一次就没事。」李佳霖强调,对于呼吸道建立的维持,最能处理的就是麻醉科医师,因此只要接受麻醉,应当都需要麻醉科医师全程在场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。
她提醒,诊所中麻醉环境参差不齐,许多诊所依然没有聘请麻醉科医师在场执行麻醉,不是只有医美诊所,包含肠胃科诊所/健检中心的无痛肠胃镜、妇产科诊所、牙科诊所都是。
省内麻醉医学会常务监事、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医管部副院长廖文进则表示,民众在手术前,应留意自身是否为麻醉高风险族群,包括:
●心血管病史(如糖尿病、高血压等)
●年龄大于65岁
●睡觉常打呼、睡眠呼吸中止症
●体重过重(BMI大于30)
●肝肾功能不佳
●多重慢性病
●过去手术曾发生困难气道插管、术后呼吸困难等状况
若符合上述2项以上条件,便属于麻醉高风险族群,建议术前先谘询麻醉科医师,主动告知相关病史,才能找出安全性高且的最佳治疗方式。
点我加入幸福熟龄FB粉专,健康快乐每一天
?用新观点活出成熟态度,点我追蹤幸福熟龄I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