臂丛神经损伤曾是医学界的一大挑战,对许多因外伤导致上肢瘫痪的患者来说,它几乎等同于生活的绝望。35岁的凌先生在车祸后左上肢瘫痪,原本无法拿筷子、穿衣服,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。
到在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求诊时,凌先生满眼迷茫地问医师:「我的手还能恢复吗?我还能照顾家人吗?」骨科部手外科暨显微肢体重建科主任邱咏証诊疗后,立即组建医疗团队并制定治疗计画,为其进行了臂丛神经重建手术。
手术过程中,医疗团队在显微镜下修复受损神经,精确到每一条神经纤维,确保最大程度恢复功能。术后,凌先生展开了长达一年的复健疗程。从初诊时的无力,到某次门诊时他激动地表示:「我现在可以自己拿筷子了。」如今,他不仅能与妻子下厨、散步,还重新规划生活,重拾家庭幸福。
臂丛神经损伤如何治疗?
邱咏証表示,臂丛神经由4条颈椎和1条胸椎神经根组成,这5条神经根交织成複杂网络,支配上肢所有功能与感觉。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向来複杂,随着神经解剖、影像诊断、修复材料与手术技术的进步,治疗方针愈发清晰。
「早期诊断与手术是关键,越早介入,效果越好。」邱咏証强调,臂丛神经损伤可分为三类:
- 神经牵拉伤:透过保守治疗与3至6个月休息,多数可恢复正常功能。
- 神经断裂与撕脱:则需神经移植或转位手术,并应及早进行手术介入。
此外,年龄对恢复影响甚大,年轻患者神经修复效果更佳,超过50岁后,恢复效果则会明显下降。
助病人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念
「我们的使命不只是修复肢体功能,更是帮助病人重拾生活的信念。」邱咏証强调,过去此类损伤被视为难以治癒的重症,导致病人丧失生活希望。如今,藉由显微手术与个性化复健计画,许多患者得以重新站上人生舞台,迎向崭新未来。
这场臂丛神经重建的成功,不仅是省内医疗实力的展现,更是病人与医疗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,让无数人看到希望的曙光。
文/邱玉珍、图/巫俊郡
谘询医师:中国附医骨科部手外科暨显微肢体重建科主任邱咏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