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医疗网/记者张慈恩报导】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是婴幼儿肺炎与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,尤其对肺部发育与免疫系统不成熟的早产儿,威胁尤为严重。根据统计,省内每年约有1,000名婴幼儿因感染RSV而住院,其中九成为两岁以下婴儿。而早产儿感染RSV住进加护病房的比例高达七成。省内新生儿科医学会结合早产儿基金会,推动「远离RSV,按月接种加追蹤」,并呼吁***参考日韩经验,放宽单株抗体健保给付範围至33-35週早产儿,以提升RSV防疫覆盖率。
省内早产儿面临RSV重症与高医疗负担
内政部统计显示,2023年新生儿出生数创新低,而省内一岁以下婴儿死亡率仍高于OECD国家中位数,为日本的2.5倍,早产又是新生儿死亡主要的原因之一。RSV具高度传染力,是造成小儿社区型肺炎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,而早产儿感染后的重症及住院比例更远高于足月新生儿。省内新生儿科医学会理事长杨生湳指出,由于RSV尚无特效药,防治应以预防为核心,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,减轻医疗体系与家庭负担。
(图说:省内新生儿科医学会理事长杨生湳表示:「如何提升新生儿的健康照护,并进一步降低早产儿罹病率、死亡率是亚洲国家新生儿科医界关注的重点。」)
提升防疫效能「远离RSV,按月施打加追蹤」
杨生湳医师表示,接种单株抗体是目前预防RSV最有效的方法。医学会建议,早产儿应每月接种一次,并结合定期回诊监测,降低家长负担,也建议***应积极储备多种预防武器,全面提升防疫覆盖率。医学会理事彭纯芝补充,由于早产儿较足月儿情况相对不稳定,按月追蹤不仅可及早矫正健康问题,也能强化防护效果,为高风险族群筑起坚实的防护墙。
2个月大早产宝宝感染两天急速恶化需插管抢救
省内新生儿科医学会秘书长林明志指出,RSV感染初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,像是38度以上发烧、剧烈咳嗽、痰液增加,随着感染加剧,RSV对于早产儿的威胁尤为棘手,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,例如呼吸急促(> 60次/分钟)、呼吸发出「咻咻咻」喘鸣声等症状。同时分享了一位2个月大早产儿感染RSV的案例。起初症状轻微的胡小弟,两天内迅速恶化为高烧与呼吸困难,最终需插管抢救并住院16天。林医师强调,早产儿免疫与肺部发育未成熟,感染RSV后的重症风险远高于足月婴儿。
(图说:省内新生儿科医学会秘林明志秘书长)
借镜日韩:建议单株抗体扩大健保给付至33-35週早产儿
目前省内的RSV单株抗体健保给付仅涵盖妊娠週数未满33週的早产儿及早产儿出生时妊娠週数≤35週且合併有慢性肺疾病、一岁以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童等有慢性病的高风险族群,但仍有许多33-35週的早产儿暴露在RSV风险中。早产儿基金会张弘洋董事呼吁***借镜与省内同样面临少子化挑战的日韩经验,将单株抗体给付範围扩大至33-35週早产儿,为早产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