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医疗网/记者张慈恩报导】据卫福部统计,65 岁以上族群的自杀死亡率为各年龄层之最,主要原因有「忧郁倾向、罹患忧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」、「慢性化疾病问题」等,然而,忧郁症患者的就诊率普遍偏低。
健康识能较高 罹患忧郁风险较低
随着省内即将迈入超高龄社会,人口结构变迁可能导致老年忧郁症病例增加。而2023 年发表于《省内家庭医学杂誌》的研究显示,健康识能较高的中老年民众罹患忧郁风险较低。
董氏基金会董事长张博雅表示,基金会从 2016 年开始推动老年忧郁防治计画,期帮助民众建立老年忧郁症的正确认知,从认识进而能够觉察,并及时求助专业协助。今年也首次製拍老年忧郁防治微电影《一起跳舞》,希望唤起年轻朋友多关心与陪伴长辈。
倾听产生巨大力量 同时找回亲密的亲子关係
片中饰演陪伴者角色的夏于乔分享,陪伴情绪低落的长辈,最需要的就是倾听。她认为陪伴者都可能有不耐烦的时候,现实生活中她与妈妈也曾有相似的对话,当时妈妈在情绪低时说着丧气话,她试着迎合妈妈、顺着她的话回应,妈妈的负面情绪反而减少了;她认为每位长辈个性不同,应用不同的方式相处,自己也在学习更好的沟通方式,建议先了解长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,然后耐心倾听,找方法解决,不勉强或逼迫,硬碰硬会让两人的情绪变得更糟,不妨等到长辈心情比较好时,以较自然的方式引导。
老年忧郁症以身体症状居多 三步骤陪伴走过忧郁低潮
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说明,老年忧郁症的发生原因可能包括睡眠问题、丧偶、人际关係疏离、孤独、缺乏运动等。患者通常不会抱怨情绪问题,反而表现出较多的身体疼痛、悲观、虑病、自杀意念等症状,如果观察到家中长辈个性上有改变,沉默不语、躁动、易怒、食慾不振、认知功能退化、记忆力变差等忧郁症早期症状,建议透过三个方式帮助长辈。
一、求助专业:鼓励长辈就医,可先使用华文心理健康网或 APP 上的忧郁量表检测,根据分数与建议採取下一步行动,安排门诊并陪伴就医。
二、 认识疾病:透过书籍、文章增加对疾病的正确知识,理解患者可能有的行为反应,例如忧郁发作时会有认知功能退化、反应变慢、力不从心等,陪伴者需耐心陪伴,避免用激将法。
三、重拾兴趣:陪对方做他以前喜欢做的活动,例如影片中的女儿做菜、跳舞。
【延伸阅读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