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: 蔡晓萱 整理
图片 : shutterstock(示意图非当事人)
近日气候明显转凉,日夜温差大,容易造成血管剧烈收缩,导致血压上升,若血管内不健康的斑块破裂,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、心肌梗塞或中风,增加猝死风险。台中一名45岁男性在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等待门诊时突然失去意识OHCA,经过5次电击才恢复微弱心跳,并紧急装上「叶克膜」维持生命迹象,医师检查发现他有一条冠状动脉阻塞达99%,幸而抢在2小时内放置支架打通,现已恢复正常生活。
症状前兆不容忽视
亚洲大学附属医院内科部长、心脏内科主任王宇澄医师表示,病患曾先生菸龄超过20年,近期走路或夜间休息时常出现胸闷、心口压迫等症状,疼痛延伸至下巴和背部,但未发现明显的心脏异常。医师建议他谘询肠胃科,排除胃食道逆流引起的不适,但在等待看诊时,曾先生突然昏倒,心脏内科医师张育晟与急诊室护理师立即介入救治。
张育晟说明,患者因心室颤动导致心跳停止,经过5次电击去颤后,才恢复微弱心跳。由于血压不稳,医疗团队使用叶克膜维持生命,随后心导管检查发现左前降支冠状动脉阻塞达99%,立即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,成功打通血管恢复血流,在2小时的黄金时间内成功抢回一命。
现已恢复正常生活的曾先生也感动说,已经记不得昏迷当下的状况,只知道醒来后,家人都忧心忡忡,尤其家里还有年幼稚子,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戒菸戒酒,他强调,「这条命是大家努力帮我抢回来的,一定会珍惜好好活下去」!
心肌梗塞高风险族群须谨慎
国泰综合医院心脏加护病房主任张钊监医师解释,45岁以上男性、55岁以上女性因老化易出现心肌梗塞,其他风险因子还包括:
• 有家族遗传史
• 高血压
• 高血脂
• 糖尿病
• 抽菸
• 酗酒
• 缺乏运动
• 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
近年来随着生活型态改变,现代人普遍习惯高油、高糖、高钠的饮食习惯,即便是年轻族群也有可能发生心血管疾病。值得注意的是,身强体健者也并非绝对安全,因为仍有老化和压力等因素存在。
心肌梗塞症状辨识
张钊监强调,心肌梗塞发作时的胸痛,与一般肌肉、筋膜引起的胸痛有所不同,病人通常难以确切指出疼痛位置。除了胸痛外,也常见胸闷、呼吸困难,或是在肩膀、手臂、背部、喉咙、下巴、牙龈等部位出现延伸性疼痛。考量每个人对疼痛感受度不同,有时也未必会以疼痛方式呈现,可能为痠、麻等不适。疼痛往往持续15至30分钟,如果痛到冒冷汗,则已是危急警讯。
对于曾罹患心肌梗塞的病人,建议出现症状时应立即服用医师开立的「硝化甘油」,如果服用2次仍未改善应立即就医。若是首次发生且身边没有硝化甘油,应立即拨打119求救,避免自行开车前往医院,以免错过黄金抢救时间。
为预防心血管疾病,医师建议民众应定期健康检查,保持均衡饮食,减少高油、高盐食物的摄取,增加蔬果比例,并维持规律运动以增强心肺功能。此外,戒菸、控制血压、血糖和血脂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。特别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秋冬季节,更需注意保暖并维持环境恆温,避免血管因温差过大而无法适应。
点我加入幸福熟龄FB粉专,健康快乐每一天
?用新观点活出成熟态度,点我追蹤幸福熟龄IG
更多幸福熟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