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陈俊宏/综合报导
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医师分享,一名女大生全身痠痛像被卡车辗过,原来是「慢性发炎」,且和生活方式有关,像是喝手摇饮、长期熬夜、几乎不运动。他建议对方减少「加工食品、甜食、红肉」,且规律作息和温和运动,几周后她的身体慢慢改变了。
刘博仁16日在脸书说,一位学生的疼痛故事揭开「慢性发炎」的元凶,最近来了一位年轻的患者,是位女大学生,个性认真,长期备战考试、熬夜唸书。
刘博仁表示,女大生却因反覆全身痠痛、肌肉僵硬,甚至早上起床就像被卡车辗过一样,全身无力、注意力不集中,已经看了好几位医师,甚至做过神经、骨科、免疫、风湿相关检查,但始终找不到明确原因,「最后一位熟识的长辈建议她,来找我试试看功能医学的方式。」
刘博仁指出,帮患者进行全面性的功能医学评估,发现她的慢性发炎指标明显升高,肠道菌相也失衡、自由基偏高,几项和自律神经、免疫系统有关的指标也都不平衡,这些其实都和「慢性纤维肌痛症」(Fibromyalgia)背后的系统性发炎,以及大脑敏感化(central sensitization)有关。
刘博仁强调,慢性发炎真的和生活方式有关!我们常以为「发炎」只是红肿热痛、身体哪里出问题,但其实慢性发炎是很多文明病的根源,像是糖尿病、忧郁、失眠、肥胖、免疫失调,甚至是她这样的慢性疼痛症候群,都是长期「体内低度发炎」的结果。
刘博仁提到,和患者好好谈了一次生活作息,果然找到了很多潜在的促炎因子:
►促炎生活型态
1、长期熬夜、睡眠不规律
她常常半夜2、3点才睡,第二天精神涣散。
2、几乎不运动
因为身体容易疲倦,几乎都坐着唸书,身体肌肉量明显不足。
3、情绪压力大
怕考不好、怕未来没方向,长期处于压力荷尔蒙高涨状态。
4、喝手摇饮、吃加工食品
早餐常吃三明治配红茶,晚餐为了省时间吃泡麵或速食。
刘博仁提醒,这些都会让身体长期处于「準备打仗」的状态,免疫系统、荷尔蒙系统、神经系统紊乱,自然也就容易产生疼痛、疲惫与身心失调的症状。
刘博仁说,许多科学研究都指出,高糖、油炸、加工食品、红肉、精緻澱粉,都会诱发体内IL-6、TNF-alpha等发炎因子上升;另外,像是久坐、缺乏运动、空气污染(PM2.5)、抽菸、长期压力与失眠,也都被证实会让身体「火烧不断」地发炎,这些发炎反应会进一步影响到神经系统,造成脑雾、疼痛敏感、自律神经失调,这就是慢性纤维肌痛症最常见的症状来源之一。
刘博仁表示,怎么做?从减少发炎开始,和患者讨论了一个系统性的调理策略,希望从根本减少体内发炎:
►营养干预
补充Omega-3脂肪酸、姜黄素、维生素D3、镁、抗氧化剂等,帮助降低发炎。
调整肠道菌相,用益生菌与膳食纤维改善肠漏、减少内毒素进入血中。
►饮食建议
减少加工食品、甜食、红肉。
多吃蔬果、鱼类、橄榄油、地瓜、糙米等天然抗发炎食物。
►生活调整
每天规律作息,晚上11点前就寝。
一周至少3次温和运动(像是散步、伸展、超慢跑)。
学习正念、冥想、呼吸放鬆技巧,每天给自己10分钟「放空」。
刘博仁指出,几周后患者的身体慢慢改变了,「虽然一开始她觉得『只是吃健康点、早点睡,有那么神奇吗?』但3周后回诊,她惊讶地说,『我觉得早上醒来没那么累了,肌肉没那么痛,也没那么容易烦躁了』。」
刘博仁提到,这就是身体慢慢从发炎走向修复的过程,慢性疼痛不是单一病因,而是身体整体失调的讯号,只要找到源头、稳定修复,改善并非不可能!
刘博仁说,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也有类似这种长期痠痛、疲倦、脑雾、焦虑、失眠的困扰,记得这很可能不只是身体累,而是慢性发炎在作怪,找到背后的原因,从饮食与生活中排除「促炎因子」,相信身体发炎一定会获得大幅度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