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问题持续恶化,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(AASM)最新统计,全球失眠盛行率高达10-30%,部分地区更达50-60%,使其成为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健康问题。省内情况更为严重,2023年安眠药使用量突破11.6亿颗,高居亚洲之冠。
振兴医院精神医学部主任毛卫中指出,近年失眠问题日益严重,主要与快速的生活节奏、压力增加及电子产品普及有关。一项挪威的回溯研究显示,以「Can't Sleep」等关键字分析各国搜寻量,省内民众每十万人就有39次搜寻「无法入睡」相关字词,是全球平均值3.6次的11倍,仅次于日本的54次,位居全球第二。
研究显示,失眠与多种身心疾病具有高度相关性,包括焦虑症、忧郁症、慢性疼痛、气喘、胃食道逆流、夜间频尿及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等。以忧郁症患者为例,超过八成会合併失眠症状,但在忧郁情绪获得改善后,睡眠品质往往也会随之提升。
毛卫中表示,失眠的成因相当複杂,其中压力是最常见的诱发因子。当人处于情绪紧绷或焦虑状态时,大脑会维持高度警觉,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难以放鬆。研究发现,人际压力对睡眠的影响甚至比工作压力更为显着。
除了心理因素外,睡眠品质也受到「生理时钟」与「睡眠债务」两大因素影响。生理时钟与光照、作息密切相关,而睡眠债务则来自长时间清醒累积的身体需求,这两者一旦失衡,就容易出现入睡困难或睡眠中断等问题。
针对安眠药物使用的疑虑,毛卫中提醒,若经医师诊断为失眠症并建议用药,短期服用安眠药在多数情况下是安全且有效的。他强调,关键在于与医师充分沟通,了解服药目的与使用原则,且在失眠状况稳定后,应在医师协助下逐步减药,切勿擅自停药或任意加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