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温持续飙高,各式消暑圣品及冰品陆续上市,民众常冰饮料下肚而觉得清凉畅快。只是冰品及凉饮真的能解身体的热及渴吗?卫生福利部乐生疗养院营养室主任苏嘉华营养师表示,吃剉冰、冰淇淋时的降温感受只是暂时的,并不能让身体真正达到散热的效果。
冰品这些陷阱 让你湿气重又睡不好
苏嘉华营养师表示,以冰淇淋为例,其由牛奶、奶油、糖等原料製成,含有不少脂肪,而食物中的脂肪、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,会让身体进行消化作用时,造成体温上升、身体不容易散热。由此可知吃冰只会让身体燥热、情绪烦躁,无疑是饮鸠止渴、提油救火。
再者,即使剉冰或清冰的主原料为清水, 如果搭配糖浆、炼乳、水果等,甚至再来份圣代冰品大餐,这时除了剉冰的寒性外,搭配冰品的佐料与水果的大量糖分,容易导致体内湿气堆积。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在晚上或睡前大啖冰品,更容易导致热量堆积并造成肥胖。
户外热、室内冷都可能中暑 教你补水关键
苏嘉华营养师解释,户外劳动或运动者受高温侵袭且水分补充不足时,会让体热不易排出体外、造成中暑。严重会高烧昏迷、急性肾衰竭,甚至死亡;而从高温室外突然进入低温凉爽的冷气房,也会造成体表面的毛细孔、微血管急速收缩,导致体内热气出不来,而有头痛、噁心、食慾不振等症状的中暑,这类状况常被误认为是疲劳或感冒而轻忽。
因此,苏嘉华营养师提醒民众,水分的摄取应优先以白开水做为主要来源,并避免利尿的***饮品、多热量的含糖或运动饮料。水分饮用可分段补充每次150-200c.c.为佳。银髮族群建议在晚餐前将一日所需的水分摄取完毕,以防止夜尿频繁。
不是不能吃冰 冰品正确吃法与搭配
此外,大热天食用冰品并不需要完全禁止,但要注意摄取量以及内容物,且建议在午间11-16点时食用,而非晚上或睡前才吃。至于常会有过度流汗、口乾舌燥、便秘等状况者,吃冰时应少加炼乳或果酱等高糖食物,否则会使身体水分黏稠,排便或流汗更黏腻。另外,切忌空腹吃冰,最好是饭后1小时再吃,避免冷热食物交错刺激肠胃不适。
最后,苏嘉华营养师指出,要降低身体的燥热感,应以摄取「凉感」食物或配料为主,如绿豆、红豆、仙草、爱玉,或黑豆水、无糖青草茶、甜菊薄荷茶、菊花茶或枸杞荞麦茶等饮品;适量的水梨、莲雾、西瓜、杨桃、香瓜及奇异果等水果也可补充因酷热所消耗的体力,并帮助恢复疲劳。
不过,体质偏寒、怀孕妇女及需要控制血糖者,上述食物应避免过量摄取。建议民众有疑似中暑的症状,应适当补充温开水外,须尽速就医,根据症状与体质调理改善,避免症状加剧。
(常春月刊/编辑部整理、文章授权提供/潮健康、图片来源:Dreamstime/典匠影像)
延伸阅读:
·冰淇淋融化再冰回去?专家揭「保存重点」 包装有1情况别再吃了
·吃冰冻到头痛? 医告诉你「如何减缓冰淇淋头痛」:小心1吃法会更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