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郑玉如/台北报导
▲吃太烫、太快、爱暴食,小心伤身。医点名10种错误饮食习惯,恐增罹癌风险。(图/PIXABAY)
现代人生活忙碌,为了节省时间,吃饭速度都很快,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。胸腔暨重症专科医师黄轩分享「10种错误饮食习惯」,包括爱吃热烫食物、暴饮暴食、常吃腌製食物、进食速度快等,长期下来恐默默缩短个人寿命,甚至增加罹癌机率。
▲黄轩提醒,火锅、热茶别急着喝,食物入口温度控制在10°C到40°C之间,放凉再吃最安全。(图/PIXABAY)
▎常吃热烫食物
黄轩在脸书粉专指出,根据《柳叶刀》(The Lancet)国际研究,每年全球有超过1100万人因为吃错而死亡。首先是「常吃热烫食物」,研究证实,65℃以上热饮会使食道癌风险暴增,高温会反覆灼伤黏膜,如同皮肤烫伤结痂又撕裂,最终恐致癌。
而且火锅汤底、现沖热茶就算放凉5分钟,中心温度仍可能超过70℃,食物入口温度控制在10°C到40°C之间,保护食道不让伤害累积成癌。食用前建议用嘴唇轻碰食物测试温度,若超过体温(约37℃)需再等待,食物与饮料放凉、不烫口再吃最安全。
▎常吃腌製食物
香肠、腊肉、泡菜、鹹鱼等虽然下饭,但含有亚硝酸盐与大量盐分。研究发现,每週吃4天以上的腌菜者,死于食道癌的风险高出45%,出血性中风风险也会升高。而腌製品中藏有亚硝酸盐、高钠,还可能形成致癌的N-亚硝基化合物。建议少碰香肠、腊肉、泡菜,多选新鲜天然食材。
▎暴饮暴食
许多人过节、加班、压力大时,喜欢透过大吃大喝放鬆,但间歇性暴食,比长期高脂饮食,更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。建议每餐七分饱,有助于保护肠胃,才会延长寿命。
▎吃太快
吃饭速度过快,脑袋还没来得及接收到「饱了」的讯号,容易出现摄取过多热量的状况。最新研究指出,每餐不到5分钟的人,脂肪肝风险高出81%。用餐时间至少15到20分钟,细嚼慢嚥有助于健康。
▎早餐没吃
不吃早餐不只无法减肥,还会让血糖不稳,增加肥胖、糖尿病与心脏病的风险。且空腹超过12小时,大脑会启动「饑荒警报」,导致午餐时吸收热量效率直接翻倍。
研究指出,不吃早餐的人,死于心血管疾病与癌症的风险显着上升。此外,早上9点后才吃早餐者,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出59%。建议早餐时间安排在7点到8点,让生理节奏与代谢同步启动。
▎吃太鹹
许多方便的外食高盐、高油、高糖。尤其盐吃太多,容易导致高血压、脑中风和骨质疏鬆。建议每人每日摄盐量不超过6克,特别要小心「隐形盐」,包括酱油、腌製品、零食、即食麵等。
▲研究发现,过量糖摄取会增加心脏病、糖尿病风险,建议改喝无糖茶、水最安全。(图/PIXABAY)
▎爱喝手摇饮
研究指出,甜的手摇饮料与45种疾病有关,包括心脏病、糖尿病、癌症等。建议每日游离糖摄取量应少于25克(相当于一瓶低糖饮料),尽量选择无糖茶、水。
▎一直吃隔夜菜
过夜变质食物里,可能藏有黄麴毒素,这类毒素需280°C以上才能分解,一般烹调难以办到。而且别以为切除发霉的部分就没有问题,毒素早已「渗透」整块食物。
▎太晚吃晚餐
吃得晚,身体来不及消化,热量变成脂肪堆积。一项涵盖日本7万名中老年人的研究指出,晚餐不规律或过晚,脑出血风险提升44%。建议晚餐安排在6点至8点之间,不仅有助血管健康,也能提升睡眠品质。
▎一直不吃主食
许多人怕胖不敢吃饭,但研究发现,碳水化合物佔总热量约53.7%时,体内长寿蛋白「Klotho」浓度最高,有助于延缓老化。建议均衡饮食,不能不吃主食,可以轮流吃白米、糙米、地瓜、燕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