觉得人生没意义…天才比一般人更容易生病,「存在危机」5徵兆你有吗?

时间:2024-11-05 20:31:07点击:66健康
觉得人生没意义…天才比一般人更容易生病,「存在危机」5徵兆你有吗?

人为什么要活着?生命有意义吗?一个人如果不断重複思考这些问题,恐怕就不再只是抽象质疑,而会对身心造成实际影响,值得慎重对待。你是否也有「存在危机」、它一定是坏事吗?大哉问一次解析。

「我感觉自己好像什么也做不了、无法思考,因为每件事情都没有意义。当我不再能信任自己的头脑,我感到极度挫折、彻底麻痺……。」你是否也曾有过这种时候?没来由地心情沮丧、做什么也提不起劲,开始叩问眼下这一切有意义吗?生命的终点走向哪里?我们为什么要活着?

别担心,你并不孤单。事实上,大多数人都经历过「存在危机(existentical crisis)」,忍不住去思考生命真谛、自己降生宇宙的目的,这些都是健康的自我觉察过程。

然而,如果这种思维一直重複出现,而且还会因为「找不到答案」焦虑不已(亦可作:存在焦虑),就会影响到日常生活,衍生成「存在忧郁症(existential depression)」。当存在危机、存在焦虑诱发身心症状,如:绝望感、情绪低落、甚至出现寻短念头,就有必要赶快求助专业谘商师、精神科医师。

什么是存在危机?

人类研究「存在危机」已有数十年历史。存在危机是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名词,1929年起,知名精神学家如:东布罗夫斯基(Kazimierz Dabrowski)、亚隆(Irvin D. Yalom)等人,就已着手研究存在危机对身心的影响。

不过,存在危机至今没有被列入官方承认的精神疾病,不在美国精神医学会的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(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)》当中。根据医师诊断,普遍而言,存在危机患者身上大多也会出现重郁症(MDD)。

常见的「存在危机」主题有4:

1.死亡问题:人都难逃一死,死后的世界是如何?我该如何面对?这些问题使人恐惧。

2.意义问题:生命的目的是什么?我的存在有意义吗?缺乏存在与反馈感,就容易萌生意义问题。

3.孤独问题:人是社会性动物,缺乏与他人连结,容易感到孤立、寂寞。

4.自由问题:选择空间过多,每种选择都伴随着责任,这些责任的负担太过沉重。

你有存在危机吗?5种徵兆检测

美国心理治疗师雷坎(Katie Leikam)向《健康线上》解释,当一个人出现存在危机或存在焦虑,就会开始寻觅生命的终极解答,打断既有思考模式。由于这些问题过于庞大、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,患者容易陷入负面循环,引发内在冲突,彷彿失去了感受快乐的能力。

以下5种徵兆,能帮助你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有存在危机:

・忧郁、焦虑情绪

・缺乏动力、提不起劲做事

・开始自问很多问题,比如:为什么我还要继续做这份工作?

・不断后悔过往的选择

・有时候会出现自杀念头

为什么会有存在危机?

任何年龄、任何人都可能出现存在危机或存在焦虑。但通常而言,以下几种压力较大的情况后,存在危机更容易出现:

・身体有恙、罹患重大疾病

・与至亲、挚爱天人永隔

・生活突然出现重大变动,如:失业

・因年龄产生的健康、生活改变,如:儿女离家的空巢期

・严重缺乏社交活动

除了上述几种事件,一个人若长期处于负面情绪、疏离感、或承受其他的压力源,累积达一定程度,无法排解,也会产生存在危机。很多忧郁症、焦虑症患者都有存在危机,对于自我价值和生命目的感到绝望、迷惘,想要放弃求生。

存在危机高危险群:天才共情能力强、重视思考

过往研究指出,存在危机最容易发生在「天才」身上。这里所谓的天才,是指特定领域里表现格外杰出的人们。研究发现,智商超高的「天才」成人,更容易有成就感不足、心理健康欠佳等问题,因此更容易出现存在危机。

前面提过,重大创伤事件容易导致存在危机,但有研究认为,天才比一般人更容易面临存在危机。也就是说,有些人即便生活顺风顺水、没有明显的重大压力,也会自然而然就出现存在危机。专家认为,天才多半比较情绪敏感、共情能力强、较具理想主义特质,容易看见现实世界中的不公不义,当他们发现身旁的人并不如自己在意跟认真,就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绝望、孤单、无力感。

针对天才儿童的研究也发现,在成绩优异的孩童身上,忧郁症状更常见。自5岁开始,孩童就能认知到「人不是永生」,并开始思考存在主义问题。在天才儿童身上,有时会因为表现杰出,与群体格格不入,这些孩童更常去质疑、挑战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,也更容易产生存在危机。有些小孩早早就叩问人生意义,并得出「没有意义」的结论,陷入绝望中,建议家长不要轻忽,应多跟孩子沟通、从旁协助。

存在危机不是坏事!精神学家教你这样思考

存在危机者常常思考「人为什么要活着」,甚至为此陷入负面泥淖,让身边人的难以理解,认为他们「想太多」、「生活过太好,才会想东想西」。其实,存在危机或存在焦虑并不是坏事,最早研究存在危机的波兰精神学家东布罗夫斯基,就主张「化危机为转机」,把存在危机视为生命的重大功课,藉机从里到外爬梳自我价值、身分认同,如此一来,就能带来正面影响。

精神学家亚隆则提出生命终极的「4大主题」:

1.无法避免的死亡

2.终极的孤独

3.生命无意义的本质

4.自由与责任

心理治疗上的「存在主义疗法」,就是奠基于上述理论,指导患者去接受生命这「4项已知事实」,承认自己作为人类的无能为力,同时一步步去寻找生活动力、意义的来源。存在主义疗法跟其他治疗最大的不同是,并不会以「解决问题」为目标(因为存在主义问题基本上并没有最佳解方),而是把重点放在思考处理、减少恐惧经验上面,提供深陷负面瓶颈时的帮助。

觉得没意义怎么办?5招与存在危机共处

面对存在危机,专家说,你该做的并不是自我否定,或因为旁人的言语而感到沮丧。记得存在危机、存在焦虑不是坏事,你要做的是拥抱它、了解它、同时也了解你自己。每个人的解决之道都不一样,但在这个过程里,或许你能慢慢建立起跟世界共处的方法。

以下5个小撇步,可能有助于你建立自己的生存之道:

1.表达你的感受:不要否定你的想法或感受,找到适当的管道表达它(书写、录音或任何形式的纪录都可以),花时间理解它背后想传达的讯息,把存在危机当成朋友,而非敌人。

2.专注在能掌握的事情上:存在危机容易让人感到无力和疲惫,这个时候,建议可以先把注意力放在你能掌控的事情上,就算是很小的事情也没关係,去分析、掌握你能控制的事情;至于超出控制範围的事,可以学着放下它。

3.撰写「感恩日记」:存在危机容易让人与自己生活中的快乐脱钩,有个好方式是撰写感恩日记,记下那些让你感激的小小的事情,从中找回与生命的连结。

4.寻找与你类似的支持社群:存在危机或焦虑的最佳解方之一,就是「与人连结」。除了透过至亲来获得支持,你也可以尝试去寻找与你有相同困扰的人,分享你的经验,支持别人、同时也被别人支持,会让你的感受好很多。

5.与生命目标重新连结:存在危机的根本是「认为生命无意义」,通常这跟挫折感脱不了关係。当你感受好点时,尝试去找出为你带来成就感的事情,或许你会发现自己的存在其实充满可能性。

最后,当你感到无助,寻求专业帮助都是最推荐的选择。如果条件许可,可以尝试寻找有经过「存在主义治疗」训练的治疗师;其他传统治疗如「认知行为治疗(CBT)」,对于存在主义危机也有相当的帮助。

资料来源:Healthline、Medical News Today、Cleveland Clinic、Very Well Mind、Very Well Fami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