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51岁妇人粪便潜血健检时发现异常,经大肠镜与胃镜检查后,在肝曲部位确认一颗5公分大的肿瘤,所幸经评估后施行「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」,成功保留右侧健康脏器,医师强调还好发现得早,若晚一步可能会演变为大肠癌。
刘姓妇人平时工作忙碌,在近几个月发现每日如厕次数变多,粪便呈现散状不成形,起初以为是肠胃不适,但在诊所定期健检做粪便检查发现异常,进一步就医挂号,在肝曲部位,也就是横结肠接升结肠的直角,朝左侧水平前进转弯处,发现一颗5公分大的肿瘤。
澄清医院中港分院胃肠肝胆科医师张安迪表示,肝曲的肿瘤因为位置特殊容易被忽略,因此在大肠镜检查时需特别仔细注意,如没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切除,将会持续扩大演变成恶性癌症,千万别掉以轻心。
张安迪强调,如果透过传统切除手术,必须将肝曲连同右侧升结肠与盲肠都切掉,为减少损伤,并且以保留脏器为前提,经充分评估确认无癌细胞后,採最低伤害的迷你微创内视镜手术方式治疗,以「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ESD」将病灶从正常黏膜层慢慢剥离,完整切除异常组织,是最适切的治疗方式。
张安迪强调,这项迷你微创内视镜手术ESD是从人体自然孔进入腹腔,以无额外伤口的方式进行手术,能达到无外伤、保留脏器、康复速度快、治疗效果佳等目的,相较传统切除手术对患者来说有更多好处。
张安迪提醒,预防筛检比治疗更重要,这位刘女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,她就是因为有及时做健检,才能尽早发现,所谓大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,高风险群包括家族史、高龄者、肥胖、菸酒等,而透过大肠镜能检视全大肠结构,能及早诊断肠癌徵兆。
早期大肠癌如能儘早治疗存活率高达9成,国健署补助50-74岁民众每2年1次免费粪便潜血检查,建议善用资源踊跃接受检查,另外也建议至少安排1次大肠镜检查或全身健康检查,可以更全面侦测肠道健康。